半月談評論員 李曉玲
全球經濟加速從工業(yè)經濟走向新經濟,以人為核心的市場需求和潛在需要開始反向配置生產資源。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0%。消費不僅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
伴隨國內經濟發(fā)展、產業(yè)升級和社會文化的變遷,公眾的消費傾向、消費結構、消費心態(tài)等都發(fā)生顯著變化。其中尤以青年消費特色最為鮮明,被稱為“互聯(lián)網原住民”的Z世代青年在新經濟消費中脫穎而出,備受關注,正以勢不可當的速度影響和改變著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環(huán)節(jié)??梢哉f,新消費的主體青年們,他們的消費能力、消費理念、消費模式等對消費市場的影響持續(xù)加大,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勢力”。數字消費、綠色消費、情緒消費、平替消費等消費新需求、新模式和新趨勢,成為當下青年新消費的突出特點和亮點。
線上文博、沉浸式文旅場景、線上虛擬商城、3D沉浸式購物、無人配送服務、無人零售、智慧零售……隨著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智能化、便捷化的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激發(fā)了公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的消費意愿。數字消費不僅改變了制造業(yè)格局,推動消費產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級,同時優(yōu)化了服務消費流程,創(chuàng)新了消費場景。
隨著美麗中國建設不斷推進,綠色消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食品、日用品、出行等消費領域的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帶動綠色消費市場規(guī)模快速增長。年輕消費者在追求時尚、健康和環(huán)保生活理念方面表現出強烈的意愿,他們更愿意為可持續(xù)品牌和產品買單。
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進步,讓悅納、幸福、滿足、意義、親密等充滿能量的情緒成為人們追求與向往的狀態(tài),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消費選擇和消費行為,也演變成為一種消費品。這深刻地影響著年輕人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需求從功能性向情緒性轉變。滿足情緒訴求,為心靈按摩的“情緒經濟”“療愈經濟”適時而生成為新剛需,成為撬動消費增長的新支點。
作為消費新勢力,青年群體的消費理念悄然嬗變。成長在21世紀的青年一代,見證了祖國的快速發(fā)展、繁榮富強,他們成為平視世界的一代,不再盲目迷信國外大牌,“只買對的,不買貴的”,不再追求虛幻的品牌符號,拒絕消費主義,回歸理性消費。
一項有關中國青年金錢觀的大調查數據顯示,82.4%的年輕人開始“精研型消費”,即從“炫耀和符號消費”變成“追尋自我的消費”。消費觀念的升級,使得年輕人不再盲目追求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征,而是更加注重性價比和物品真正的價值,追求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重視精神層面的滿足,關注自我實現和個性表達。
繼反殺“雪糕刺客”“水果刺客”“美妝刺客”后,從大學校園開始,年輕人掀起了購買軍大衣、花棉襖的熱潮。摒棄名牌包包、重新拎起各種材質的手提袋,也成為時下一部分年輕消費者的新選擇。大T恤、洞洞鞋、帆布袋甚至成了當下部分年輕人的標配,這些簡單務實的單品,也成了消費“風向標”。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消費流行趨勢變化背后,孕育著巨大的青年消費潛能,并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消費增長點,日益成為帶動消費的新引擎。這也為消費市場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關注當下流行的消費文化細節(jié),融入年輕消費者的語境中并獲取流量密碼,滿足他們的情緒需求,或將成為品牌脫穎而出的秘訣。對于公司和企業(yè)而言,能讀懂青年消費潮水的流向,就有機會在新的市場環(huán)境下爭取更有利的位置。
關注消費新勢力,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滿足年輕人層出不窮的消費需求,是當前促進消費、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新消費的“風口”是功能、流量、文化、場景、資本等多種因素的融合。當下,引領新消費風潮,讓青年新消費旺起來成為當務之急。
要引導和塑造青年新消費理念,培養(yǎng)綠色、健康、可持續(xù)的消費理念,助推消費提質升級。消費文化具有世俗性、時尚性和娛樂性等特征,很容易影響青年消費觀念。讓青年消費旺起來,可以針對青年的需求、喜好和習慣,在青年中培育推廣綠色消費觀,引導青年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按需消費,在滿足個人豐富的物質消費基礎上,建立可持續(xù)消費、循環(huán)消費、健康消費、低碳消費等綠色消費觀。
要打造消費新場景,推動產品創(chuàng)新,進一步激活青年新消費潛能,拓展消費新空間。穿漢服、聽國潮音樂,逛潮玩展會,吃文創(chuàng)雪糕;玩“劇本殺”、開“盲盒”、“搬家式”露營;健康零食、新式茶飲、共享出行、高端家政服務、寵物經濟……隨著社交網絡等數字技術的崛起,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商業(yè)模式的涌現,大消費產業(yè)面向不同青年用戶形成精準價值分層,對市場即時變化快速傳導到商品生產的快反供應鏈,從生產源頭至消費終端的貫穿,已然成為主流趨勢。除了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持外,還需要科技的加持。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與消費場景的融合,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和產品業(yè)態(tài)模式。
要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充分挖掘青年群體需求側潛力,滿足包括青年群體在內的公眾美好生活需要。應加快發(fā)展線上消費、無人零售、智慧消費、共享消費、信息消費、體驗式消費等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一方面優(yōu)化產品供給,開發(fā)出更多滿足消費者消費升級的產品;另一方面優(yōu)化政策供給,為各種新消費品的供應商提供市場準入、生產要素保障、財稅金融等方面的便捷服務。另外,還需要與職業(yè)教育機構聯(lián)合,培養(yǎng)更多新職業(yè)人才,彌補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涌現時的人才短板,讓青年新消費真正旺起來,提升中國制造與中國服務的影響力。
編輯: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