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宗合久久超碰91超碰|欧美亚日韩黄色网|久草综合2020|久草视频综合网

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人走藝絕:高齡危機考驗非遺傳承

2024-11-28 09:50
來源:半月談網

今年是我國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20周年,我國非遺傳承保護體系總體更加完善、活態(tài)傳承日趨繁榮,但部分非遺仍面臨“人走藝絕”的境況。

水韻江蘇,底蘊深厚。江蘇共有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62項,是名副其實的非遺大省。半月談記者在該省調研發(fā)現,20年來江蘇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傳承人高齡危機,個別冷門項目存在式微甚至失傳的風險。

傳下去、活起來

近年來,江蘇通過率先立法保護、強化活態(tài)傳承、打造特色品牌等方式,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06年,江蘇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非遺保護地方性法規(guī),各地結合實際制定昆曲、淮劇、宜興紫砂保護等60部法規(guī)。與此同時,細化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配套制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等,編制完成4批146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規(guī)劃。

傳給誰?  傅曉寧  畫

目前,江蘇已形成門類齊全、科學合理的四級名錄體系。非遺家底逐步摸清,整理出具有突出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遺資源線索28922條,完成300多個重點調查項目。江蘇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1項,位居全國第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62項、省級1166項、市級2895項、縣市區(qū)級5416項,總數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為增強傳承人后備力量,江蘇推薦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27人,認定省級820人、市級4088人、縣市區(qū)級5817人。值得一提的是,江蘇還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活動評估,將評估結果與傳習補助掛鉤,激勵傳承人守正創(chuàng)新、多出成果,并與中央美院、南京大學等省內外院校合作分類開展培訓。此外,還運用科技手段對高齡非遺傳承人和急需保護非遺項目采取搶救性記錄,一批非遺核心技藝的火種得以永久保存。

非遺傳承危機不容輕視

即便如此,江蘇非遺傳承形勢仍不容樂觀,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公布時,有傳承人在評定期間就已經去世;截至2018年4月,前四批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去世人數已超過400位……人走藝絕始終是保護傳承的最大危機。

江蘇共有推薦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27名,其中70歲以上占總數69%,60歲以下僅11名;820名省級非遺傳承人中,70歲以上占總數的38.4%。其中,蘇州50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已經過世14位,在世者平均年齡75歲以上。例如,蘇州鎮(zhèn)湖蘇繡8295名從業(yè)人員中,“50后”“60后”占比高達58%;“90后”占比僅7%,30歲以下骨干極度缺乏。

與高齡危機相伴而生的,是冷門項目的生存危機。傳統釀酒、餐飲、食品類以及紫砂、刺繡、木雕、玉器等工藝美術類項目,社會認可度高,適應市場需求,發(fā)展勢頭較好。石雕、石刻等文玩類項目,受限于材料來源等因素發(fā)展比較緩慢。田歌、漁具等傳統項目融入現代生活難度較大,傳承困難。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趙紅育在制作無錫精微繡雙面繡 楊磊 攝

“越冷門的項目,傳承人隊伍年齡越老化?!苯K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陳國歡說,反觀宜興紫砂有約4萬從業(yè)者,其中年輕人較多,近幾年還大量出現“宜漂”;東海水晶近年來隨著“穿戴甲”市場紅火,10萬從業(yè)者中大部分為年輕人。

半月談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學徒時間長、見效慢、收益低的非遺項目吸引不了年輕人、留不住學藝人,存在斷檔甚至失傳的風險。蘇州澄泥石刻傳承人蔡春生介紹,澄泥石刻市場容量有限,導致該項目不會有太多人愿意學習傳承,整個蘇州可能只有幾十個人在做澄泥石刻。南京云錦傳承人楊井表示,當前云錦最緊缺的是“織工”,整個南京可能僅100人左右會使用大花樓提花木織機。一位傳承人坦言,過去學徒要給師傅交錢,現在沒有免費的師帶徒,培養(yǎng)年輕人都要給工資。

廣開家承、師承和學承渠道

家族傳承一直是非遺傳承的主要渠道,但傳統口傳心授的師徒傳承或家族傳承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變化。有關人士建議,人社、文旅等部門在人才培養(yǎng)的早期通過給予房租補貼,設立帶徒津貼等形式,為年輕人學藝免去后顧之憂,進一步鼓勵非遺傳承人帶徒。

陳國歡建議,在依托現有各級各類非遺傳承人研培計劃,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對年輕傳承人進行培訓的同時,進一步暢通職業(yè)教育的學承渠道,聯合大中專、高校、企業(yè)等各類“人才培養(yǎng)聯合體”,貫穿教育、實踐、就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各環(huán)節(jié)。

針對非遺傳承冷熱不均的問題,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yè)協會名譽會長馬達建議,分類別進行管理和扶持,成長型非遺項目考慮采取措施重點引導其更大進步,推動產業(yè)集聚,延長產業(yè)鏈;維持型非遺項目重點扶持防止其退步,塑造單項冠軍;困難型非遺項目則幫助其記錄、整理、轉化。此外,探索改革非遺傳承人補助發(fā)放政策,不撒“胡椒面”,對經濟效益不好的非遺項目重點補助,多些“雪中送炭”。

半月談記者:蔣芳 邱冰清

責任編輯:王亞冉

熱門推薦